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>>业界动态
“印宗秦汉”——篆刻委员会委员解读第九届篆刻展云课堂在锦州举办
发表时间:2023-11-08     阅读次数:     字体:【

10月15日,全国第九届篆刻艺术展在辽宁锦州开幕,同期举办“印宗秦汉”——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解读第九届篆刻展云课堂。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徐海主持云课堂。中国书协副主席王丹,入展作者及篆刻家、篆刻爱好者五千余人线上线下参加。

  篆刻委员会副主任许雄志对取法古玺(三晋)、秦汉印类型的代表作品进行评析。他认为,近一二十年来深入研究学习与创作秦印风格的篆刻作品日趋增多,本届展览中秦印风格作品大幅增加可以看出作者视野开阔、创作多元的现状。许多作者在关注传统印面构成以外,还对篆刻审美和创作形式进行了深入延展。篆刻创作的核心灵魂是要在作品中展现金石之气,表达出刻刀行走于印石上的韵律。篆刻既要大胆奏刀,也要小心收拾,于宏阔奔放中见精微。如何娴熟地运用刀法,神完气足表现出高古的篆法,是优秀书家应该追求的境界。

  篆刻委员会委员魏杰对取法急就章、魏晋南北朝、唐宋官印类型的代表作品进行评析。他谈到,急就章(将军印)客观上线条细而不薄、章法挪让自然、篆法随意率真。印章发展到隋唐时期,因官吏制度、钤印等方式的改变,也由小变大,从多数白文变为绝大多数为朱文,风格也较前大有改变,线条盘曲婀娜,篆法有楷、隶参入,个性特色鲜明。刻朱文易,刻白文较难,近年来学习此类印风者较多,但在书家形成个人风格表现力上成熟度还有待提高。

  篆刻委员会委员谷松章对取法玉印、鸟虫、元朱文及流派印类型的作品进行评析。纵观本届展览,工稳印与流派印的创作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。这类作品来稿量可观,质量可圈可点。工稳印和流派印的发展表现出技法的精纯,技艺精湛的作品不断涌现。值得关注的是,工稳印与流派印的创作中有新意、有个性的作品还相对少,流派印的取法面也不够宽广,需要以更宽的艺术视野、更强的创新精神来涵养此类创作。

  篆刻委员会委员傅舟围绕古文字在篆刻创作中的应用谈到,篆刻不能完全用文字之“法”去规范,不同时代的文字变化,印式变化以及创作者审美的变化,都对用篆有影响。篆法正误是评价和批评篆刻中的一个焦点问题;对篆刻创作而言,古文字学是“他律性”的,如何用篆的立场、态度是“自律性”的。“大体则有,定体则无”,篆刻创作进程有阶段性,水平愈高要求愈严。创作中遵循古文字学规律、篆法纯洁性为主,艺术审美立场、权变之法为辅。学术与艺术两者兼顾结合,两不相妨。

  篆刻委员会秘书长刘洪洋从参展作品分析、探讨篆刻艺术创作的瓶颈与突破。他谈到,在深入学习古人、前人创立的刀法、字法、章法等范式的基础上,如何打破思维固化的藩篱,形成自我表达的艺术语言,走出一条“新我”之路,始终是篆刻创作的主要课题。要坚持深入传统,扩大取法范围,做到融会贯通;坚持守正创新,大胆探索,以熔铸古今的胆识造就新我;坚持思想引领,不断提升文化修养,以理念创新带动艺术创作。技法有时而尽,思想无时不变。艺术家不能脱离时代生存,同样不能脱离时代创作。

  徐海总结时谈到,秦汉印风是篆刻艺术形成后最核心的传统、最深厚的根基,是历代篆刻家取法的重要源泉。“印宗秦汉”的思想是历代印人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形成的,体现了印人人文意识的觉醒和高度凝练的学术思想,“印宗秦汉”作为篆刻展的主题,也是首次提出,具有开创性、开拓性。为以后的展览奠定学术先行、主题鲜明的导向,进一步推动篆刻艺术学术性、思想性和人文精神的确立,使篆刻艺术彰显传统文化、弘扬时代精神,展示中国传统艺术新气象。

  此次云课堂是推进九届篆刻展成果持续深化和转化的具体行动,通过专家点评讲解篆刻艺术发展规律,梳理篆刻发展脉络,帮助广大书家提升对篆刻艺术的审美认知,促进当代艺术创作更加深入、精进。

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家协会。


 
上一篇:运河文化行——中国画美术名家走进河北写生采风
下一篇:中国书协“文化润疆”走进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

Copyright © 华夏书研/中书画协  

备案号:鲁ICP备20013287号

版权所有:华夏书研/中书画协